在污水湖旁种地的当地农民孙国成指着这1000多亩污水及污水处理厂告诉记者,这里以前都是自己承包的土地和鱼塘。
据介绍,1997年4月28日,孙国成依法承包了赛汉下水管排污工程出口处3平方公里面积的污染土地,投入大量资金及人力清理垃圾,架设电力电线,打机井,并有计划地进行植树造林。经过多年努力,昔日的污水坑、垃圾场有了明显的改观,水变清了,地变绿了。后来,孙国成又购进大量的鱼苗,进行水产养殖。
1998年秋,鱼群长势喜人,年底上市销售前景看好,却因内蒙古苏尼特右旗宏达绒毛有限责任公司违法将该厂的工业污水、污物在没有任何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排入镇生活污水排水管,短短的几天时间水体内活蹦乱跳的鱼成群成片死亡。
2002年10月4日,苏尼特人民政府收回了被污染的鱼塘,指定城建环保部门接管。
2010年,苏尼特政府投资3326万元,开始建造占地3047平方米,日处理污水1万吨,各种配套设施完备的污水处理厂。从公开信息显示,该厂于2012年10月投入运营。然而,所有的污染现状并无任何改变,反而成了最大的污染源。
据知情人介绍,2002年,该污水池面积不足150亩,但通过近几年拍摄的卫星图片进行对比,该水面扩展速度迅速,已达近千亩之多,由原来的污水池变成了污水湖。
孙国成为了防止污水对承包地的侵蚀,在田地里打上了围坝,以防备污水流入自己的田地,但是作用不大,每逢夏季雨水季节,大量的污水很快就将围坝淹没,自己辛辛苦苦种植的庄稼就会颗粒不收。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地方的污水处理厂不能满负荷运行,更多成了摆设。不排除一些地方当初盲目求大求全,上马一些日处理能力数千吨的污水处理厂。在污水管网本来就不健全的情况下,致使这些大型污水处理厂长期低负荷运行,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
带着重重疑问,记者首先来到了污水厂的运营部门,苏尼特右旗给排水公司邰利杰副经理称:“我们这里干旱少雨,水资源非常欠缺,按要求是要做到污水处理达到中水标准,回收利用的,但这里地广人稀,居住分散,管网铺设难度大,费用高,所以到现在污水处理厂还是按照1级B类水质外排。而且又是自收自支单位,每年收费本来就少,污水厂运营费用又高,天天赔钱,很快把我们拖垮了。”
污水处理厂成了污染源,有监管不到位的原因,也与污水处理厂资金短缺、生存困难不无关系。由于缺乏资金,赢利能力弱,有些污水处理厂建成后即成为摆设,而有些污水处理厂则面临开工不足问题。